关注肠道健康,预防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发生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的肿瘤。结直肠癌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居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高居第2位;在中国,每年新发52.1万人,死亡24.8万人,也就是说,每2分钟就有2例新发结直肠癌,1人死于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I 期结直肠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90%,而发生远处转移的 IV 期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4%。目前我国85%的结直肠癌发现即已晚期,即使经过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理预后仍很差。
实际上,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大多遵循“腺瘤—癌”的发展过程,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5-10年左右,为我们筛查早期结直肠病变提供了重要的时间窗口。但因为大家生活水平提高而筛查意识缺乏,肠镜检查尴尬又痛苦等原因导致重点人群贻误了最佳诊疗时机。故提高人群筛查率、早发现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是改善预后、提高生命质量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结直肠癌更容易盯上谁?
男性:男性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2倍,死亡率是女性的1.7倍;
年龄:随年龄增长患癌风险升高,40岁起风险逐渐增高;
“富贵病”:其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与经济发展有关系;
遗传家族史:结直肠癌患者的亲人患病风险更高;
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如久坐少动、肥胖、吸烟饮酒、高脂饮食、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爱吃麻辣烫等;
有肠道不适症状的人群:如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消瘦等。
结直肠癌有什么症状?
早期:无特异性表现,是一个隐匿的杀手。
病情进展:
1. 腹痛、腹胀;
2. 排便习惯改变(便秘、便不尽);
3. 粪便性状改变(便血、大便变细);
4. 乏力、贫血、腹部包块等。
筛查起止年龄:建议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对于评估结果为高风险人群建议在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筛查;对于评估为一般风险人群建议在5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筛查。
40岁以上有以下任意一表现者为高风险:
一级亲属具有结直肠癌病史(包括非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和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
本人有癌症史或肠道腺瘤、息肉史;
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具有以下两者以上者:粘液血便、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慢性阑尾炎史、精神创伤史。
结直肠癌筛查方法
结直肠癌筛查方法比较
1. 粪便检测
粪便检测分为两大类,一类检测出血,一类检测上皮细胞分子标记。
粪便潜血试验分为愈创木酯法和免疫化学检测(FIT),前者可能出现假阳性反应(如:红肉、生辣根、萝卜、西蓝花),后者则无需限制饮食。FIT 适合在家中连续排便检测,对于癌症的敏感性为 79%,特异性为 94%。可每年或每 2 年进行粪便潜血试验以筛查结直肠癌,如出现阳性结果可进行结肠镜检查。
分子标记包括癌细胞异常 DNA。FDA 推荐 FIT 联合 DNA 检测(FIT-DNA)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单次 FIT-DNA 敏感性高于 FIT(92.3%、73.8%),但特异性较低(86.6%、94.9%),但 FIT-DNA 检测间隔尚未确定。
2. 内镜检查
(1)乙状结肠镜检查:建议每 3-5 年筛查一次,可发现远端结肠(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癌性病变,减少 46% 的死亡率。
(2)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整体可降低 68-88% 的癌症死亡率,但对于近端结肠癌性病变并未明显提高,这种差异可以解释为结肠镜检查的质量差异、近端和远端结肠癌生物学特性差。
3. 影像学检查
CT 结肠成像对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尚缺乏数据证实。其检测出直径 1 cm 的腺瘤的敏感性为 66.7-93.5%,特异性为 86.0-97.9%,对无蒂息肉的检测逊于结肠镜检查。CT 检查缺点为存在辐射,可能诱发癌性病变。
4. 血液检测
FDA 批准检测血液甲基化 SEPT9DNA 用于筛查结直肠癌,但尚缺乏相关获益的研究数据。对结直肠癌检出率的敏感性为 48.2%,特异性为 91.5%,阳性预测值为 5.2%,阴性预测值为 99.5%。
结直肠癌如何预防?
想要肠道健康,除了早期筛查,日常保健也不容忽视:
1. 胖子更易患结肠癌
美国联邦医学院的 Lazarova 在 J Cancer 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推测:肥胖降低了罹患结肠癌所需的突变阈值,导致结肠癌风险升高。
肥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11% 的结肠癌患者有肥胖,肥胖引起的疾病也可能升高结直肠癌风险。
2. 咖啡因降低结肠癌复发风险
JCO 杂志上发表了美国研究者对 953 例 Ⅲ 期结肠癌患者在辅助化疗期间和化疗 6 个月后的咖啡饮用习惯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结肠癌患者每天摄入 4 杯或以上的咖啡,复发或死亡率大大降低,总生存期也显著延长。而那些饮用非花草茶、去咖啡因的咖啡的患者复发或死亡率未改善。
3. 吃鱼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我国中山大学的研究者发表在 Nature 杂志上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是关于吃鱼和结直肠癌发病关系的。
研究纳入 1189 例患者,分析了摄入不同鱼类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关系,结果显示:摄入淡水鱼、海水鱼、新鲜鱼能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而鱼干、咸鱼或干贝与预防结直肠癌关系不大。
4. 维生素 D 可预防结直肠癌
德国研究者发表在 Gut 杂志上的一项对 338 例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血浆中高 25(OH)D 水平可有效降低高免疫反应水平者的结直肠癌患病风险。
虽然维生素 D 可有效降低高免疫反应水平者的结直肠患病风险,但注意前缀:「高免疫反应水平」,免疫力低可能就不有效了。所以还是要合理规律适量健康饮食、适当适量运动提高自己的体魄啊。
5. 叶酸对结直肠癌的作用
总的来说,叶酸在结直肠癌发展中起了「双重作用」。未发结直肠癌,补充大量叶酸可以降低发病风险;得了结直肠癌,补充大量叶酸可以促进癌症进展。
因此,在将叶酸作为结直肠癌预防的「保健品」前,需要先进行常规的癌症筛查,因为该干预措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点是癌出现与否。
6. 阿司匹林可预防结直肠癌
迄今为止发表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了阿司匹林对于结直肠癌的保护作用。而目前尚未推荐阿司匹林用于初级预防,因其最佳有效剂量、开始治疗的年龄、治疗周期尚有争议。
已有的临床试验表明:阿司匹林可降低腺瘤复发的风险、结直肠癌病史患者的腺瘤风险。目前认为较大剂量(每周 14 片以上)才会产生最大预防作用。